內容詳情
自從國務院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,各地辦賽熱情高漲,但與此同時也衍生出一些問題。
“跟風辦賽”現象嚴重
人民日報體育部主任李中文曾在其文章中指出,各地區更愿意一窩蜂追捧那些風靡全國的熱門賽事,至于說這些所謂的熱門賽事到底能為地區或城市帶來什么,往往在籌辦賽事的前期論證中難以得到應有重視,在后期總結中也難做到理智評估、客觀分析。
以馬拉松比賽為例,自2014年起,中國馬拉松比賽場次呈“井噴”形式增長。
據中國馬拉松網統計,2014年舉辦比賽51場,2015年舉辦134場,2016年預計達到245場。大量的比賽場次背后藏有比賽項目千篇一律的隱患,比賽的質量難以得到保證,從而影響辦賽的收益。
比賽檔次較低,經驗不足
馬拉松比賽有5個等級的國際認證,分別是道路認證、賽事認證、國際馬拉松協會認證、中國田徑協會認證和國際田聯認證。中國目前能達到全部認證的只有北京、大連、上海三個老牌馬拉松比賽,半數以上的賽事連最低的道路認證也沒有達到。
取得認證通常需要一定時長的比賽歷史,而中國今年的馬拉松多是首次舉辦的馬拉松比賽,賽事承辦經驗欠缺,和國內外的老牌賽事還有不小差距。
比賽組織存在漏洞
在今年4月舉辦的楊凌農科城國際馬拉松賽上,一名參賽者在41公里處倒地搶救無效死亡,這已經是近幾年第三位在國內馬拉松比賽中猝死的選手。一些比賽為了追求參賽人數,對參賽人員的健康狀況監管不力,不要求參賽者在賽前進行體檢。
另外,醫療保障也是許多比賽應該加強的地方,許多馬拉松業內人士認為,任何馬拉松的組織者在賽前,都應該有完善的預防和急救措施。跑步路線上,一直都有急救車跟隨;每5公里或10公里有一個固定醫療點;每1公里處有一名專業醫務志愿者;此外,每100米處還有一名志愿者,協助醫療救護。
安保也是戶外比賽組織的一項重要問題,在半個月前的環青海湖自行車賽上,一名智障男子突然沖入賽道,正在進行沖刺的運動員們躲避不及,使得賽事出現了較大面積的翻車事故,并且導致6名選手受傷。
相比之下,擁有百年歷史的環法自行車賽,則能夠一直保持緊急狀態,并為了確保賽事安全兩度延長,使得即使在恐怖襲擊的籠罩之下,比賽依舊成功舉辦。
上一篇:這個瑜伽服飾品牌如何在運動品市場站穩腳跟?
下一篇:中國將逐步迎來一個“運動休閑時代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