庫存壓力誰之過
當前,中國服裝行業正面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。荀衛是李寧集團第一任物流總監,目前就任國商物流集團總經理。他指出,當前,服裝行業正面臨零售門店租金高企、銷售效率下降、渠道庫存巨大,資金周轉慢,材料、人工成本上升,品牌、產品同質化等等一系列挑戰,“優化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是當務之急”。
數據表明,源于2010年的服裝市場庫存危機遠未散盡。休閑品牌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發布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財政年度業績公告,該集團總收入同比減少12.4%,至98.6億港元。此外,其在各地市場的關店還在持續,其中內地市場關店數高達388家。
曾是珠三角中山市沙溪鎮服裝業的代表企業、有著18年品牌歷史的柏仙多格制衣貿易公司已于今年5月初停工,工人全部遣散,其辦公樓已出售用于償還銀行貸款。
“今天的服裝企業在成長中付出了代價,大多數企業都在填鴨式地談,冀望通過壓庫存,將成本轉向經銷商。”荀衛分析說,長此往復便陷入了惡性循環:每次發布新產品,品牌公司都要給經銷商信貸,無形中給供應鏈管理帶來沉重負擔。庫存與資金成本壓力不斷激增,最終迎來崩盤時。
優化供應鏈
據荀衛介紹,從2010年起,中國服裝企業就進入了寒冬期。“以前的服裝企業采取訂貨會制度。夏末秋初的衣物,很可能在去年春季就開始制作了。在全球供應鏈發展的當下,這一方式發生了變革,品類越少,物品價格反而越高。
比如,阿迪的款式比李寧少,但銷售情況卻好很多。“一件產品銷售得好,后方便會力求加大產量,但后續銷售可能又會出現滯后,無形中加大了庫存。”“根據歐洲經驗,建立供應鏈協同,越來越多企業為經銷商放開了數據,庫存成本在供應鏈環節可以下沉40%。
ZARA就是全球供應鏈管理的典范。”荀衛說,ZARA的供應鏈包括了產品組織和設計、采購與生產、產品配送和銷售與反饋四個主要環節,通過對整個供應鏈的垂直整合與配建,使每個環節緊湊流暢配合,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產品的流通速度。
談及京津冀物流業協同發展,荀衛的期望值很高,“如果三地協同,物流成本將大幅降低,勞動、土地等資源將得以更加全面優化的配置。”荀衛舉例說,北京的冷庫成本很高,1平方米1元人民幣左右,如果將冷庫放在河北固安,每平方米僅需花費0.3~0.4元。”
此外,電商渠道也為服裝業物流協同提供可能。“傳統零售業正經歷全面而深刻的調整與變革,實體零售與網絡零售融合發展成為趨勢。”荀衛介紹說,在實現多渠道布局與網絡深化的基礎上,強化供應鏈管理,實現上下游的聯動管理,可降低融合發展的風險與成本。
“當前,電商正朝著大數據營銷、引導消費的方向發展。在電商平臺化的基礎上,提供供應鏈服務、大數據服務、物流平臺服務與供應鏈金融服務,成為電商在商品經營之外重點的服務發展方向。”